2025-2031年中国全域旅游行业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报告
全域旅游是指将一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公共服务优化、综合统筹管理、整体营销推广,努力实现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蕞大限度满足大众旅游时代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发展新模式。
经济新常态下,全域旅游贯通消费与生产领域,促进中国经济脱虚入实,发挥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重要功能,成为中国经济一抹亮丽的风景线。全域旅游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高度契合,发展全域旅游“因之缘起、为之落实、以之为遵循”。全域旅游具有天然的与“四化战略、美丽中国、健康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工业2024”等重大国家战略对接和融合发展的优势。
目前,全域旅游已经进入黄金发展期。2024年12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对外发布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包括重庆市渝中区、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在内的97个单位入选,将对今后推进全域旅游、大众旅游发展产生积极示范作用。截至2024年12月,我国已有168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自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全域旅游”后,各地发展全域旅游在业务模式创新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域旅游已经成为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和市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成为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重要选择;成为东部地区统筹城市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的重要抓手,成为重要的民生工程。
全域旅游已经成为一项国策,形成了社会参与、全民关注的良好格局。全域旅游正在成为旅游业内外的普遍共识和推进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理念。2024年9月25日,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发布《关于公布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的通知》,在各地初审验收的基础上,综合会议评审、现场检查结果,并经公示,文化和旅游部决定将北京市延庆区等71家单位认定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4年5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修订印发《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认定和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试行)》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认定和管理工作。2024年11月30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加快提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各类旅游重点区域5G网络覆盖水平。
产业研究报告网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全域旅游行业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报告》共十四章。首先介绍了全域旅游的相关概念、特征、优势及发展环境等,接着分析了中国全域旅游发展的总体情况,然后对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业、旅游细分市场的发展进行了详实的分析,并具体解析了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以及各类型区域发展案例。随后,报告对全域旅游关联产业、融合发展、企业布局规划进行了分析。蕞后重点解析了全域旅游的投资潜力、发展策略,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科学的预测。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研究报告网、产业研究报告网市场调查中心、旅游行业协会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行业核心发展指标进行科学地预测。您或贵单位若想对全域旅游有个系统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资全域旅游相关行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工具。
1.1全域旅游发展概念及内涵分析
第二章2020-2024年中国全域旅游发展环境分析
2.1.3全域旅游给经济带来的影响
2.2.3全域旅游发展中政府主导作用
2.2.4创新政策供给助力全域旅游
2.2.5导游体制改革助推全域旅游
第三章2020-2024年中国全域旅游发展状况综合分析
3.1中国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意义
3.1.1以全域旅游促进全面发展
3.1.4发展全域旅游的其他意义
3.4.2全域旅游目的地开发模式
3.4.3全域旅游目的地营销分析
3.5中国全域旅游典型发展模式分析
3.6中国全域旅游的空间与用地管理分析
3.6.1全域旅游的空间与用地背景
第四章全域旅游时代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
4.2.2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3.3应构建中国现代旅游资源产权制度
4.3.4旅游业持续发展需注意的问题
4.4基于全域旅游理念的中国旅游发展新模式
4.5全域旅游时代旅游业的发展方向
第五章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细分行业发展分析
5.1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分析
5.1.4乡村旅游全域发展必要性
5.1.5乡村旅游全域化发展模式分析
5.1.6全域旅游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
5.2全域旅游背景下养老旅游发展分析
5.2.3全域旅游模式对养老旅游的影响
5.2.4全域旅游模式下养老旅游发展路径
5.3全域旅游背景下古城旅游开发状况
5.3.4全域旅游背景下古城旅游开发关键
5.3.5全域旅游背景下古城旅游发展案例
5.4全域旅游背景下其他细分市场发展分析
第六章中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分析
6.3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经验借鉴
6.4市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经验借鉴
6.5区县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经验借鉴
7.1全域旅游下传统旅游目的地的发展路径——以黄山市为例
7.1.3黄山市发展全域旅游的必然性
7.1.4黄山市发展全域旅游的现实基础
7.1.5黄山市发展全域旅游的机遇及路径
7.2全域旅游下县域旅游发展分析——以安徽省霍山县为例
7.2.2全域旅游下县域旅游发展分析
7.2.3霍山县全域旅游发展建议
7.3全域旅游视角下海岛旅游开发分析——以舟山市为例
7.3.1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分析
7.3.3舟山市海岛旅游开发概况
7.3.4舟山市开发全域旅游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7.3.5“全域旅游”理念下舟山市海岛旅游开发对策
7.4少数民族地区全域旅游发展分析——以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
7.4.1甘孜州发展全域旅游的资源优势
7.4.2甘孜州旅游发展的主要成就
7.4.3甘孜州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7.4.4甘孜州发展全域旅游的建议
7.5丘陵地区全域旅游发展分析——以南充市高坪区为例
7.5.1丘陵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
7.5.2丘陵地区全域旅游发展优势
7.5.3高坪区全域旅游发展对策
7.6县级行政区全域旅游发展分析——以浙江省象山县为例
7.6.2象山县全域旅游发展现状
7.6.3象山全域旅游发展优劣势
7.6.4象山全域旅游的发展路径
第八章2020-2024年全域旅游关联产业发展分析
8.1.2全域旅游时代经济型酒店发展分析
8.1.3全域旅游时代景区酒店主要困境
8.1.4全域旅游时代酒店业经营发展策略
8.2.4全域旅游理念下民宿行业发展案例
8.3.5全域旅游下特色餐饮发展案例
8.4.2优化交通体系推进全域旅游
8.4.3全域旅游设施建设思维导向
8.4.4全域旅游设施建设提升路径
8.4.5PPP模式下的旅游设施建设
9.1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分析
9.1.1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的意义
9.1.2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融合需注意的问题
9.1.3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路径
9.1.4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建议
9.2“互联网+全域旅游”融合发展分析
9.2.1“互联网+”带来的旅游大数据变革
9.2.2“互联网+全域旅游”融合模式内容
9.2.3“互联网+全域旅游”融合模式的示范效应
9.2.4“互联网+全域旅游”融合模式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9.3客栈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分析
9.3.1客栈与全域旅游融合的可能性
9.3.2与全域旅游融合下客栈发展的模式定位
9.3.3客栈与全域旅游融合定位驱动下的重点问题
9.3.4客栈与全域旅游融合的路径构建
第十章2020-2024年上市公司全域旅游规划布局分析
10.1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企业管理分析
10.1.1旅游企业管理基本特点
10.1.2全域旅游对企业旅游管理的影响
10.1.3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企业的创新探索
11.3全域旅游ppp项目投融资分析
11.3.1全域旅游PPP模式投融资要点
11.3.2全域旅游PPP项目投融资原则
第十二章对全域旅游相关上市公司投资统计分析
12.1上市公司在全域旅游相关领域投资动态分析
12.2全域旅游相关上市公司投资动态分析
第十三章中国全域旅游发展策略分析
13.3.1强化全域旅游顶层设计
13.3.3强化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13.3.4强化全域旅游的改革创新
13.3.5强化各旅游要素的集聚
13.3.6强化全域旅游的宣传营销
13.4.1旅游吸引物要素优化组合
13.4.3创新区域综合管理协同机制
第十四章全域旅游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14.3未来全域旅游发展重点分析
附录一:《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
附录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认定和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附录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试行)》
图表2020-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2020-2024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国生产总值比重
图表2020-2024年全域旅游论文发表数量
图表整合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流程(申报)
图表整合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流程(创建)
图表整合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流程(验收)
图表整合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流程(管理)
图表2024年年末人口数量及构成
图表2020-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速
图表202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数与中位数
图表2020-2024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
图表2024年中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构成
图表2020-2024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旅游人次
图表2020-2024年旅游业投资状况
图表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地域分布情况
图表2024年全国及创建单位旅游人次及收入
图表“全域旅游”目的地营销实施主体互动关系图
图表2024年国内旅游人数城镇和农村居民占比
图表养老旅游目的地的市场化产业发展路径
图表凤凰古城商业业态配比(按商铺面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